一个人走进一个黑暗的世界,像梦游者一样穿过陵墓般的门道和棺材般的房间。有时,声音如耳边飘过的空气般细微;有时,声音又令人难以忍受,充满暴力。人们杀人,牺牲人,但上帝在哪里?这些人的罪孽和惩罚是什么?通过对光影的精妙控制,这个赭石和棕色的世界几乎打破了黑白与彩色的界限。它充满诗意和沉思,强调了亚历山大·苏古诺夫独特的实验风格。凭借他对生命的深刻反思,许多影评人将他视为塔可夫斯基的接班人也就不足为奇了。《耳语的书页》中这位无名的“英雄”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想起塔可夫斯基的《安德烈·鲁布廖夫》。
汉斯-约欣·施拉格评价说:这部影片缓慢、沉思的节奏,不是动作,而是看不见的“内心的表演”和看得见的“窃窃私语的书页”。目的是让观众深入思考“罪与罚”这个永恒的主题,同时也触及生命的社会意义和宗教意义。从这个角度看,这部影片不仅在描绘“19世纪俄罗斯文学”,也暗示着这个主题与当今俄罗斯的相似性。这是苏古诺夫对他所说的话……